“傳承紅色精神 續寫先烈榮光” | 主題黨日活動
第一期 【實驗室安全知識】
實驗室中,安全是非常重要的,實驗過程中常常潛藏著諸如發生爆炸、著火、中毒、灼傷、割傷、觸電等事故的危險性,在總院從事科研的工作者,從基礎到臨床,每天都接觸著與科研相關的工作,有的科研工作者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實驗室里,那在做實驗的時我們是否想過實驗室的安全問題?
總院“云黨課”第一期將為大家推出實驗室安全小貼士。下面,讓我們一起一起劃重點!
首先要了解實驗室安全知識有哪些?
一、呼吸防護
1、防護口罩的佩戴方法
(1)面向口罩無鼻夾的一面,兩手各拉住一邊耳帶,使鼻夾位于口罩上方;
(2)用口罩抵住下巴;
(3)將耳帶拉至耳后,調整耳帶至感覺盡可能舒適;
(4)將雙手手指置于金屬鼻夾中部,一邊向內按壓一邊順著鼻夾向兩側移動指尖,直至將鼻夾完全按壓成鼻梁形狀為止。
僅用單手捏口罩鼻夾可能會影響口罩的密合性。
2、正確佩戴防毒面具的方法:
(1)解開頭帶底部搭扣,將面具蓋住口鼻;
(2)拉起上端頭帶,使頭箍舒適的置于頭頂位置;
(3)雙手在頸后將頭帶底部搭扣扣好;
(4)調整頭帶松緊,使面具與臉部密合良好。
先調整頸后頭帶,如果頭帶拉得過緊,可用手指向外推塑料片,將頭帶放松。
二、危險化學品管理
《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》將化學品按其危險性或最主要的危險性劃分為9個類別的21項。這9個類別分別為:1、爆炸品;2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;3、易燃液體;4、易燃固體、易于自燃的物質和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;5、氧化性物質與有機過氧化物;6、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;7、放射性物質;8、腐蝕性物質;9、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。
劇毒化學品、麻醉類和精神類藥品需存放在不易移動的保險柜或帶雙鎖的冰箱內,實行“雙人領取、雙人運輸、雙人使用、雙人雙鎖保管”的五雙制度,并切實做好相關記錄。
三、生物活性材料管理
危害品標識
菌(毒)種和生物樣本的保藏由專人負責,實行“雙人雙鎖、雙人領用”,做好菌(毒)種和生物樣本的采購、保藏、實驗、銷毀記錄。
四、對手部的防護
在實驗室的各種操作都離不開手。實際上,在實驗室的每一種操作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和安全隱患。所以嚴格意義上講,為了安全起見,實驗室的每一種操作都需要佩戴手套,并且每一種操作所需要佩戴的手套類型是不一樣的。
1、在實驗室進行的一般操作,則需要佩戴柔韌度好的、貼手性好的、靈活性高的易操作的拋棄型丁腈手套等。
2、進行機械切割打磨之類的操作時,就需要佩戴防切割的手套;
3、操作液氮時,就需要佩戴耐低溫的手套,甚至專業的液氮防護手套;
4、操作腐蝕性液體時,就需要佩戴耐腐蝕的手套;
5、在潔凈室無塵室操作時,就需要佩戴適合在潔凈環境使用的防靜電無塵手套;
6、從烘箱里面拿取物件時,就需要戴耐高溫的手套;
五、實驗室常見火災撲救方法
1、一旦失火,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勢蔓延,應立即熄滅附近所有火源,切斷電源,移開易燃易爆物品,并視火勢大小,采取不同的撲救方法;
2、對在容器中(如燒杯、燒瓶、熱水漏斗等)發生的局部小火,可用石棉網、表面皿或者沙子等蓋滅;
3、有機溶劑在桌面或者地面上蔓延燃燒時,不得用水沖,可撒上細沙或用滅火毯滅火;
4、對鈉、鉀等金屬著火,通常用干燥的細沙覆蓋。嚴禁用水滅火,否則會導致猛烈的爆炸,也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器;
5、若衣服著火,切勿慌張奔跑,以免風助火勢?;w織物最好立即脫除。一般小火可用濕抹布、滅火毯等包裹使火熄滅。若火勢較大,可就近用水龍頭澆滅。必要時可就地臥倒打滾,一方面防止火焰燒向頭部,另外在地上壓住著火處,使其熄滅;
6、在反應過程中,若因沖料、滲漏、油浴著火等引起反應體系著火時,情況比較危險,處理不當會加重火勢。撲救時必須謹防冷水濺在著火處的玻璃儀器上,必須謹防滅火器材擊破玻璃儀器,造成嚴重的泄露而擴大火勢。
有效的撲滅方法是用幾層滅火毯包住著火部位,隔絕空氣使其熄滅,必要時在滅火毯上撒些細沙。若仍不奏效,必須使用滅火器,由火場的周圍逐漸向中心處撲滅。
六、常見防火器材及使用方法
各位,看了實驗室的安全常識后你是不是覺得這些安全知識很重要呢?以后你們在實驗室一定要按照安全規范來做,確保自己與他人的安全哦!
恭喜你完成本期學習
別忘記還有課后答題哦!